“原来黑芝麻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E,就是化学课本里常说的‘抗氧化剂’!”“研磨后香味更浓,居然是因为酯类化合物的挥发性被激活了”…… 9月19日,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爱生活化学科普教育基地内,一场围绕 “黑芝麻丸制作” 的沉浸式化学科普活动热闹非凡,青年学生化身 “科学探索者”,在动手实践中揭开传统食材背后的化学密码。为全国科普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。

活动以 “青年视角看化学” 为核心,基地科普教师摒弃传统理论宣讲模式,改用 “问题导向 + 实践验证” 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。“大家平时吃黑芝麻丸只觉得养生,但知道它的食材搭配藏着化学原理吗?” 开场提问瞬间点燃学生兴趣,教师随后结合学生熟悉的《基础化学》《食品营养》课程知识,拆解黑芝麻、黑米粉、黑豆粉、蜂蜜的成分特性:“蜂蜜里的果糖、葡萄糖则通过分子间作用力,让食材更易黏合 —— 这就是手工搓丸能成型的化学关键。”

手工实践环节,学生们以院系为单位组成 “科普小组”,分工完成黑芝麻研磨、食材混合、揉面搓丸等步骤。过程中,化学与制药工程系学生王宇轩的发现引发小组热议:“研磨时温度升高,黑芝麻的香味会更明显,这是不是和我们学的‘温度影响分子运动速率’有关?” 教师当即肯定他的观察,并带领大家做对比实验 —— 分别用常温研磨和低温研磨的黑芝麻制作丸子,通过嗅觉对比验证 “温度越高,挥发性酯类分子运动越快,香味越浓” 的原理。这样的 “即时探索” 让学生们直呼 “课本知识活了”。

活动尾声,基地负责人表示,此次活动专为青年学生定制,就是希望依托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,让科普知识更贴近年轻群体。未来,基地将联合学生社团打造 “青年科普志愿队”,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设计科普项目,让青年力量成为传播科学、连接生活的重要纽带,助力校园科普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。